本篇目录:
战国时期的“龙型玉带钩”,究竟有什么用途?
玉带钩在元明清时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为腰间佩戴的装饰而是已经成为了装饰把玩的仿古玉器,逐渐变成了一种权贵、地位、富足的象征。
扣拢腰带。玉质带钩始于战国,它是人们用在腰带上起扣拢腰带的作用,故名带钩,带钩有以铜、铁、玉等多种材料制成,带钩古时又名师比。

玉带钩是玉制件,作用是在腰带上起扣拢腰带的作用。主要有两种用途,一是结束革带,二是佩系器物。结束革带的玉带钩,一般体型长,如琵笆型的、曲棒型的。
这种装饰品最初的用途是用来固定衣服的腰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玉带钩逐渐演化为一种独立的装饰品。在唐代时期,玉带钩成为宫廷里非常流行的饰品之一,经常被用来装饰衣服或作为礼物赠送给贵族。
用于佩系的玉带钩体形一般较小,以水禽型最为多见,战国之际的小件钩大多是用于佩系的,一些无附钮的钩,或环尾孔的钩也多用于佩系。

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又称犀比。比较普遍的是将钩钮嵌入皮革制成的腰带的一端,让钩体正面向外,钩首钩挂在腰带的另一端穿孔中。
明代玉带钩残件值钱吗
1、带钩收藏价值分析 目前市场上以元明清三代玉带钩最为常见,并屡屡拍出高价。2001年12月,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一组五件清代白玉龙首带钩拍出6万元。
2、年12月,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一组五件清代白玉龙首带钩拍出6万6千元,时隔三年,到了2003年,仍然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一件估价7千元的明代玉羊首带钩以2万元成交,高出估价数倍。

3、这一时期的玉器开端显现出明代社会的特色,玉器的制作加工也可真实代表明代社会的特征。明晚期 晚明前期东南一带社会安稳,城市经济繁荣,民间殷实,因而玉器产值有所增加。
4、类似带钩在陕西省凤翔县高庄春秋晚期秦公一号大墓殉葬坑中,以及山东临淄故城春秋晚期大墓的殉葬坑中均有发现。此类小型玉带钩已与战国时流行的玉带钩十分接近,主要是用来挂小型物品用的襟钩。在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丙午带钩”。
5、此外,明代治玉特别重视作品的完整性。即使小件玉作,凡外露部位大多要作整形及抛光处理,不论多微小的花朵、蝴蝶饰件的背面也都有相应的加工。明代玉器工艺成就的代表首推子冈玉。
曾侯乙墓中发现的玉带钩有什么特点?
1、在山东曲阜鲁故城出土的猿形银带钩,通长17厘米,猿作振臂回首跨进状,身微拱,极为生动。目嵌蓝色料珠,通体贴金,背面有一圆钮。
2、有关曾国的历史资料有个非常有趣的特点,那就是在传世的先秦资料中从没有出现过曾这个国名,但是在发掘出土的青铜器和周朝甲骨文里却频现曾这个国家。
3、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多节玉佩,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的大玉璜佩,都用若干节玉片组成一完整玉佩,是战国玉佩中工艺难度最大的。玉带钩和玉剑饰(玉具剑),是这时新出现的玉器。
4、曾侯乙墓金带钩发现于东室主棺内,器形完整。钩鹅首形,长颈扁喙,素面光洁,均长4厘米,分别重40.9克、42克、45克和46克。
5、在曾侯乙墓里面一共出土了372件玉器,其中有的玉器很大,有半米那么长,但是有的玉器又很小,只有十厘米的样子。但是每一个玉器的雕工都特别的精细,并且都是选用的上好的玉材,并且造型都很新颖独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龙首环形玉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