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目录:
- 1、茵陈蒿有什么功效
- 2、绵茵陈的介绍
- 3、茵陈简介
- 4、中草药: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 5、中药绵茵陈有什么作用
茵陈蒿有什么功效
1、白蒿也叫茵陈蒿,具有去湿热,治黄疸的作用。建议你平时可以用来泡水喝,但是一次不要喝太多,因为白蒿属于凉性,喝多了容易引起腹泻的症状,对于胃肠虚弱的人,最好不要饮用。
2、茵陈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疗效。

3、中药茵陈蒿能长期服用,因为茵陈蒿还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20余种氨基酸,具有很好的益身保健功能。在春天这个茵陈盛产的季节里,多食用茵陈亦能起到很好的防病保健的作用。
4、主要功效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 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
5、猪毛蒿,多年生萆本或近二年生草本;植株有浓烈的香气。主治: 中药治黄疸型肝炎,胆囊炎,小便色黄不利,湿疮瘙痒,湿温初起。 蒙药治肺热咳嗽,喘证,肺脓肿,感冒咳嗽,“搏热”,咽喉肿痛。

绵茵陈的介绍
别名 绵茵陈、白蒿、绒蒿、松毛艾。来源 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幼苗。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状。
主产于中国陕西、河北、山西等省。茵陈,通称绵茵陈。中国南、北方均有野生。
茵陈别名牛至、白毫、马先、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安吕草,是管状花目菊科牛至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

《药性论》中说其:味苦,辛,有小毒,治眼目通身黄,小便赤。临床用名有茵陈、茵陈蒿。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习称“绵茵陈”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乾,称“茵陈蒿”。
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的低海拔地区的河岸、低山坡地区。茵陈有两个采收期,春季采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的习称“茵陈蒿”。生于路旁、山坡、林下及草地,海拔500-3600米。
茵陈简介
1、[药材及产销] 茵陈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主产于陕西、河北、山西等省。商品通称绵茵陈,陕西产者称西茵陈,质量最佳。除供应本省外,并运销南方诸省。其他种省、区产者,多自产自销。
2、茵陈具有清湿热,退黄疸的功效,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茵陈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功效[1]: 茵陈治湿热黄疸,胆囊炎,伤暑发热,小便不利:煎服,9~15g[1]。 茵陈煎水洗风瘙瘾疹,湿疮[1]。
3、茵陈别名牛至、白毫、马先、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安吕草,是管状花目菊科牛至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
4、茵陈是菊科蒿属的植物,花果期在每年的7-10月份,其瘦果呈现长圆形或长卵性,养殖茵陈时,需要选择肥力充足且排水性良好的砂质壤土,并且要往土壤中施加腐熟的有机肥,为茵陈提供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中草药: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1、茵陈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疗效。
2、不叫阴沉,叫茵陈。功能可见百度。主要功效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 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
3、茵陈中所含的香豆精、绿原酸、咖啡酸、对羟基苯乙酮、甲基茵陈色原酮均有利胆作用,茵陈煎剂有护肝作用。 茵陈中所含的香豆精、对羟基苯乙酮有降压作用;茵陈煎剂具降酯作用。
中药绵茵陈有什么作用
1、⑧治疬疡风病(按: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茵陈蒿两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次以此汤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崔氏纂要方》)⑨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
2、茵陈蒿味苦、性微寒、有清热利湿、消炎解毒、平肝利胆等功效。现代药理分析认为,茵陈蒿能促进胆汁分泌,有抗病毒和增加白细胞的作用。茵陈药名的来历:传说华佗曾给一黄痨病人治病,苦无良药,无法治愈。
3、归脾、胃、肝、胆经 茵陈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疗效。
4、不叫阴沉,叫茵陈。功能可见百度。主要功效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 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绵茵陈是什么样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