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锦衣卫戴的帽子有几种?
就一种统一服饰,除非执行任务才带别的颜色。
一种

锦衣卫的帽子叫大圆帽。
我们通过观察一些明代的绘画就会发现,锦衣卫头上戴的帽子,其最顶端不是圆形的,而是曲型的。在明代国宝级绘画《出警入跸图》中所出现的身穿红色飞鱼服的锦衣卫,头上戴的帽子就是这种曲型的幞头。
飞鱼服:属于赐服,按照明制,“赐群臣大红贮丝罗纱各一。其服色,一品斗牛,二品飞鱼,三品蟒,四、五品麒麟,六、七品虎、彪;翰林科道不限品级皆与焉;惟部曹五品下不与。”

锦衣卫全名?
锦衣卫是明朝的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1 锦衣卫的全名为“锦衣卫千户府统制司”
2 这个名称的由来与锦衣卫的服装有关,他们穿着锦缎制成的衣服,被称为“锦衣”,而“千户府统制司”则是指锦衣卫的组织机构和管理者。
3 锦衣卫是明代官方特务机构,负责维护皇权、打击异己,曾经是明朝政治的重要力量。
锦衣卫依次官职衣着?
锦衣卫高级官员有三种服饰:蟒服、飞鱼服和斗牛服。

蟒袍是一种皇帝的赐服,穿蟒袍要戴玉带。蟒袍与皇帝所穿的龙衮服蟒袍相似,本不在官服之列,而是明朝内使监宦官、宰辅蒙恩特赏的赐服。获得这类赐服被认为是极大的荣宠。
飞鱼服是次于蟒袍的一种隆重服饰。至正德年间,如武弁自参(将)游(击)以下,都得飞鱼服。嘉靖、隆庆年年间,这种服饰也颂及六部大臣及出镇视师大帅等,有赏赐而服者。官员要有一定品级才允许着飞鱼服。
除此之外还有斗牛服,上绣虬属兽斗牛,故名。
按照明制,“赐群臣大红贮丝罗纱各一。其服色,一品斗牛,二品飞鱼,三品蟒,四、五品麒麟,六、七品虎、彪;翰林科道不限品级皆与焉;惟部曹五品下不与。”
由此可见,无论飞鱼服还是麒麟服,穿在锦衣卫身上都是一种荣宠和身份的象征。并非全员穿着,当是身份特殊的锦衣卫职官所着。
锦衣卫指挥使穿什么颜色的飞鱼服?
明朝设立了锦衣卫制度,权利很大!锦衣卫的首领更是权力无边!
锦衣卫指挥使一级的官员在正式场合身穿大红蟒衣、飞鱼服、乌纱帽、銮带,佩绣春刀,一般场合则穿大红便服;千户、百户等下级官员身穿青绿色锦绣服,一般场合则穿青绿便服。执行任务时也是如此。所以,当时民众只要看到“鲜衣怒马”“操京师口音”者,就可以断定是锦衣卫。所谓“鲜衣”,就是彩鲜艳的衣服,黑色服装是称不上“鲜衣”的。
锦衣卫最大的特征是身穿金黄色的官服,有权力高高在上之意,称为飞鱼服,并佩戴绣春刀
史料中提到,在伴驾视牲、朝日、夕月、耕藉、祭历代帝王期间,锦衣卫堂上官要穿大红蟒服以及飞鱼服,千户、百户等则只能穿青绿锦绣服。
但是事实上,关于锦衣卫服制的规定并非一成不变。
例如,根据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确定的服制,锦衣卫指挥使穿的是虎豹图样的官服。到了景泰四年(1453年),官服上的图样变成了麒麟。天顺二年(1458年)下发的一道谕旨则规定,官民衣服上不得有蟒龙、飞鱼、斗牛等图样。换句话说,至迟从这一年开始,飞鱼服成为御赐服饰,非御赐不能穿着。
可能是奏讨飞鱼服的官员太多,以至于到了弘治十三年(1500年),明孝宗不得不下发一道措辞严厉的谕旨:“今后公、侯、伯,及文武大臣,各处镇守守备等官,敢有违例奏讨蟒衣、飞鱼等项衣服者,该科参驳,科道纠劾,该部执奏。治以重罪。”
嘉靖十六年(1537年),明世宗再出禁令,规定从此以后,无论是在京还是在外的文武官员,除了本等品级服色及特赐,不许擅用蟒衣、飞鱼、斗牛等项服色,“锦衣卫指挥侍卫者,得衣麒麟服色。其余带俸及不系侍卫人员,及千百户等官虽系侍卫,俱不许僭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锦衣卫的服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